陈海燕: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​续写新的时代辉煌

   日期:2023-07-18     浏览:389    
核心提示: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 陈海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

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 陈海燕

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”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,坚持守正创新,聚焦主责主业,与党同心同德,与时代同向同行,体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

作为陕西杂技魔术领域的一员,要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,需要我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,依托杂技独特的艺术魅力,充分发挥文艺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;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把握主旋律,弘扬正能量,全力抓好优秀剧目创作、演艺市场开拓、人才队伍建设、文化项目带动、对外文化交流、非遗项目保护、坚持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;需要我们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中汲取力量与灵感,努力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,以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。

坚持与时代同步 创排杂技精品攀登艺术高峰

文化资源是文艺创作的源泉。作为中国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,陕西文化积淀深厚,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和基础,形成了陕西文艺独特的价值体系、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。陕西省杂技团依托文化资源优势,创作生产了《大唐宫廷乐舞》《盛世大唐》《汉唐百戏》《丝路彩虹》等一批知名度高、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杂技代表剧目,在国内外广受好评,成为了陕西旅游文化的一大亮点。

总结经验,我们深刻认识到,杂技艺术要继承发展,必须做到以下三点:

坚持中国特色。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汲取时代精华,不断推陈出新,同时积极吸纳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,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优秀杂技剧(节)目,积累一批“叫得响、留得住、传得开”的精品力作。要坚持中国文化的特点,以别人无法复制的独特性凸显陕西杂技的核心竞争力,不仅不能丧失表现传统节目、中国音乐和中国服装运用等艺术优势,反而要进行强化,因为这些优势是中国杂技的灵魂。要多挖掘和恢复一些技巧和娱乐性都很高的传统杂技节目,不断丰富杂技节目的种类,为传统的杂技节目插上创意的翅膀,加以巧妙的舞台处理,一定会别有一番景象。

精品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规律。在确定重点剧目和重点投入方面,建立科学的论证机制。一部新的有亮点的艺术作品,需要在演出实践中不断修改、完善、打磨,才能最终成为精品。而一部新的艺术作品,有没有亮点,是否具有打造优品和精品的潜力,要靠专家和观众的审定,以观众的认可度为标志,要建立统一的专家论证机制,特别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,并能够客观、公正地为文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论证数据。

坚持高质量水准。要通过整合资源,着力创新,逐步从零散节目、单个演员,发展成为能够“走出去”的品牌节目,要针对主流演出市场,打造能够代表国家形象、陕西风骨,达到国际一流水准,具有市场感召力的精品佳作。

坚持深化文旅融合 积极发挥杂技艺术的影响力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

一是杂技艺术要坚持面向市场。打破地域、行业界限,将优秀演员、创作团队及技术人员引入创作领域。要认真研究演出市场,细分目标观众群,大力培养一支既懂得杂技艺术,又懂得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的营销人才队伍。要强化互联网思维,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协会”建设,放大杂协职能效应,把联络服务覆盖到各级杂技家协会会员和广大杂技工作者。

二是杂技艺术要坚持品牌铸造。要注重对自身品牌进行创造性使用和延伸,逐步形成与节目创意、演出策划、市场营销、媒体推广、旅游演出等紧密衔接、相互协作、良性互动的演艺产业链。“文化与旅游结合”是陕西省杂技艺术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。2023年,陕西省杂技团在驻场旅演市场化拓展上,先后与白鹿原影视城、长安大排档、长安十二时辰、大唐芙蓉园等文旅企业签订了长期驻场演出合同,从三月份陆续开始了数个常态化旅游驻场演出,截至6月底完成演出共计300场。省杂协利用陕西突出的历史文化资源,通过“深加工”和“精加工”,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精品文化产品,生产出了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符合市场口味的艺术产品。

三是杂技艺术要面向基层。协会要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领导下,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小分队,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开展文艺志愿服务,努力打造“魔术讲堂”和“杂技专场演出”两个品牌服务活动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更多地共享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。

杂技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、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,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杂技行业整体呈现出健康向上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,省杂协将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,努力破解制约杂技艺术繁荣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,助力陕西杂技艺术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,树立陕西杂技艺术的崭新形象。

 
标签: 陕西文旅网
打赏
 
更多>同类陕西文化

推荐图文
推荐陕西文化
点击排行